
俗话说,“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一场危机,是糟糕的时期,可能会发生一些我们不喜欢也不愿看到的事情。但除了这些,危机背后所产生的一些突变总能让我们看到增长,而引起增长背后的变动则是每个在危机时期追求逆向增长的企业所需要关注的重点。
今天,受疫情及整个大环境变革趋势的影响,流量红利消失,市场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消费者成为了这个阶段的主宰者。
对于各大品牌来说,消费者们一个小小的喜好习惯可能都会影响品牌营销的策略方向。如何抓住消费者看似矛盾的消费心理是品牌主亟需努力的方向。
聚焦消费者在后疫情时代消费心理的转变与相关行为特点,可以更好的帮助品牌方及零售行业深入了解追踪消费者在品类需求、用户触点以及渠道选择上的趋势决策,紧追疫情后的市场新动向,与消费者形成有效沟通,助力品牌最大程度的实现降本增效。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佩戴口罩和护目镜去购买卫生用品并非中国消费者的日常习惯。在网上欣赏古典音乐会、召开零接触虚拟客户会议更是罕见。消费者行为的方方面面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几乎都已发生变化,其中不乏由来已久的行为。
如何 “把脉”消费者,以洞悉此次疫情对消费行为的改变。
成立仅3年,凭借多次打造爆款单品,并以首次参加天猫双十一销售额破亿亮眼业绩成为行业黑马。
从品牌塑造及运营深究,可以看出它的成功跟其深度洞察消费者画像特点,坚持从细分领域突破有很大的关系。
纵观花西子的方方面面,都充满了国风美学风格。从品牌Logo、产品设计到代言人等都融合了东方美学和古典文化的元素,将一个垂直定位做到了极致。
比如,宣布“国风美少女”鞠婧祎作为品牌代言人,利用偶像吸引目标粉丝用户;另外,通过冠名赞助综艺(一档孕期生活观察类真人秀《新生日记》),在节目中将天然花卉精华、珍贵中草药的产品成分作为宣传亮点。
一边是国风偶像少女,另一边是孕期的养肤少妇,花西子一边突出“东方美学、古典文化”,另一边强调“安全、天然、健康、妆养合一”。
由此可以看出,花西子在【国风浪潮】和【天然成分党】上进行了深度的洞察。而促使其往这2个方向上进行考量的前提则离不开其目标消费者群体。
过去2年,“国潮风”兴起,受到了新一代消费者用户的喜爱与推崇。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希望可以通过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提高生活质量,不仅看重颜值、时尚设计以及舒适的体验,更看重产品的健康与安全性。
加上年初新冠疫情的影响,健康、安全性更是一度成为了消费者考虑购买一款产品的首要驱动因子。
单从美妆行业出发,可以看出,在成分、妆效上看,能够起到祛痘、防过敏的安全、温和成分受到追捧,植物成分比化学成分在后疫情时代更被推崇。
但要从整个新零售行业来看,成分健康、真材实料和具有功效加持的产品会在后疫情时代更能精准的击中消费者新的需求。
除了花西子,我们可以发现,当下有些品牌崛起的背后就隐藏着对消费者画像的深刻洞察。
比如,刚登录纽交所上市的居家好物零售品牌名创优品,7年内开店4200家,并以迅猛之势在疫情期间逆势增长,冲击IPO,总市值超60亿美元。
一方面,通过“高颜值、高品质、高频率”的三高策略,保证了消费者以低价也能享受好物。同时,以“低成本、低加价、低价格”的三低策略来来保证消费者的消费快感。
这对于 “生于网络时代”的新一代消费者来说,新鲜、有冲击力、性价比高的产品更能迎合他们的消费预期。
另外一方面,通过与Hello Kitty、漫威、迪士尼等17个全球知名IP合作,推出联名爆款,在产品设计上实现多元化与创新,为消费者打造更愉悦的购买体验,助力消费者与品牌共同成长。
而作为关注消费本质的消费者来说,名创优品在联名上的发力,让消费者对名创优品的品牌认知也有了一定的层次感,也符合了其产品要出彩,也要性价比高的消费心理。
总之,我们说疫情让企业经历了一场危机,但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目标导向型消费,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更高,消费者的选择决策更具差异化,而品牌商或供应商也需要以更加差异化的方式来看待消费者。
此外我们看到的另一个现象是消费行为的放大“自我”趋势,消费者越来越以个人为中心。消费者过去专注财富值、诱惑力,品牌如何打动消费者,规模化等。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影响因素,新一代的消费者在选择购买商品时,他们追求信任感、独特性、以及高效、社会关注度、责任和自我表达等因素。
这些就是我们在思考消费者趋势时考虑的一些因素,如何把握好消费者趋势,是品牌在接下来能否做好复苏之后品牌正向增长的关键。
消费变动下品牌及零售行业需要关注的
5个新消费趋势方向
数字化经济时代,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倘若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紧跟时代大潮,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掉。
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环境下,消费者心理的急剧变化也让我们看到了新的消费趋势方向。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估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人口将从2010年的6.5亿增至8.5亿,约占总人口的60%。过去十年,城市化推动数百万务工人员和消费者迁移到发达地区,特别是二三线城市。
一二线城市的人口以外来人员为主,人们更加注重隐私和社交距离,相反,底线城市的消费者生活在一个人家关系密切的社交网络中,朋友圈和社区是基本的社交途径,因此,近邻好友的推荐和介绍“发现”新产品和影响同伴的最终购买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受疫情影响,居家隔离使得消费者纷纷转向线上,人实体店的被迫关闭,也促使零售商通过转战线上进行直播销售产品来拉动业绩增长。
直播能通过更丰富的体验向消费者介绍品牌,能够快速的解决消费者目前在线购物面临的很多痛点。
社交电商让消费者的购物流程得到了简化,在为各大电商平台带去巨大利润的同时,也让品牌从中得到了赋能。
据网上相关数据统计,直播节目为淘宝带去了5000亿元的交易额,这也使得其他平台纷纷入场进行直播相关功能的布局,而这一趋势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3-5年的品牌营销渠道的选择重点。
随着制造过程更为数字化,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在客户驱动需求的影响下开展更高效和更大规模的生产模式,或称C2M(客户对工厂)模式,并在节省成本及定制化服务改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优势。
比如,我们最熟悉的拼多多,通过将C2M设计与其社交商业平台整合,将单个生产商和工厂与消费者内在需求(如地理位置、偏好、行为)相关联,从而实现为用户带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水平。拼多多直面客户的平台在寻求低价商品的顾客群中颇受欢迎,尤其是在底线城市,这里的消费者一般对价格更为敏感,且更倾向于参与团购。
阿里最近推出“淘宝特价版”,也同时印证了该趋势的必然性。
当然,尽管线上活动处于相对主导的地位,忽略实体店的重要性还为时过早,尤其是在解除封锁后实体店人流量开始恢复的情况下。线上与线下之间并非是脱离的,更应该是齐头并进,只有线上线下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品牌的协同效应,为客户创造更为完整、全方位的体验。
事实上,品牌在当下不得不进行全渠道的布局。当市场进入存量阶段,品牌与消费者的联系加强变得前所未有。以消费者为中心让消费者行为洞察变得非常重要。用户触点越来越多,用户被转化的几率就越大。
据《Z世代消费力白皮书》预测,2020年Z世代(指出生于1995-2009年的消费人群)将占据整体消费力的40%,是蓄势待发的消费中坚。
另外,阿里巴巴数据显示,天猫和淘宝快消品最快的人均消费增长亦来自于这一群体,从2016年到2019年,每年人均消费增长长达30%。
因此,谁能俘获这个圈层的心,谁就能占据商业市场的下半场。
Z世代是具有社会意向的消费者,他们期望他们所光顾的品牌具有一定的商业道德标注。零售商应该关注Z世代如何感知品牌的不通属性,如可持续性、动物福利、数据隐私及他们关心的其他具有文化圈层的主题。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更负责和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模式。
这也为零售商提供了敏锐意识到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的绝佳时机。如何重新审视并重建一种更直接、真诚和贴心的关系,与消费者进行更深层次的互动。
比如,元気森林的出圈,靠着精美包装、无糖0脂需求,精准的抓住了年轻群体的口味和健康需求的定位,实现了品牌在短时间内高价值增长。
新的常态已经来临,企业必须适应新的趋势,我们在看到新冠疫情带来消费者心理上的这些根本性变化的同时,也要实时跟踪品牌在战略上的调整,咬紧用户需求,打通线上线下,才能更好的在新消费者市场中得到高效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