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思维: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医疗健康产业正在加快革新和重塑,以适应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医疗健康需求。
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医保改革,我国社会医疗保障的覆盖率逾95%,实现了全国人民基础医疗保障的高覆盖。随着GDP的增长,中国家庭财富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加,消费者对医疗服务和保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尤其是高净值人群、以及正在兴起的新中产人群。然而,相较于高净值人群,市场对新中产人群的关注才刚拉开序幕,当前针对新中产人群的医疗健康服务以及保障的满足程度还相对较低。
线下公立的综合性医院仍然是就医的首选,线上的症状自查和家庭医生逐步为消费者接受
调研中发现,在出现轻微病症(如轻微腹痛、偏头痛)时,中国消费者,尤其是新中产消费者,对症状自查方面的需求比较强烈,他们希望有可信靠谱的渠道能够实现在线症状自查,自行购药服用,减少就医的奔波;同时,如果有线下就医需求时,现阶段中国消费者出于医疗习惯以及医疗公信度等问题,仍然倾向于选择公立的综合性医院进行就医诊治;但随着“线上专家咨询”的普及,不少消费者都表示尝试过在线咨询,获得三甲医院专家疾病诊断和用药建议。
“在线咨询”、“线上问诊”等数字化医疗服务的出现,旨在满足消费者在寻医问诊上的需求。然而,因为缺乏对于患者的健康状况、既往病史、药物过敏等情况的了解,这些单点的数字化医疗服务无法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线上服务体验。
调研发现,新中产消费群体在数字化医疗服务的接受度上,比高端消费群体和大众消费群体都要更高。除了“在线问诊”等数字化医疗服务以外,大众消费者表示,在技术成熟的前提之下,愿意尝试数字化检查方案,如家用医疗检测设备(血糖仪、家用心电图机等)进行居家检测;新中产消费者在已经使用家用医疗检测设备的同时,还愿意在未来使用第三方检测订购服务(甲状腺、代谢等);相对而言,慢病人群因其对检测专业度的较高要求,他们希望能够到周边的医学检查站或移动检测车完成检查。
在线药物购买,保险直付和在线用药咨询是消费者在数字化药品服务的主要需求
近几年,数字化药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对数字化药品服务的使用度也比较高。大多数的消费者都使用过线上渠道方便地购买非处方药,同时,也透过“电子处方”来购买常见处方药,甚至有部分消费者根据其特定用药需求,在线上寻找以及购买特药、罕见药等。在线上购药的同时,半数以上的消费者对医保或商保直接支付有需求,因此,整合支付和医药的数字化药品解决方案将受到消费者更多的青睐。除了购药以外,消费者运用在线用药咨询服务,在确保对症下药的同时,对用药剂量和注意事项进行监督和指导;随着技术的成熟,基于“电子处方”的智能用药管理服务,将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而安心的服务。新冠疫情爆发,进一步加深了消费者对于在线用药咨询和线上购药服务的接受度,在后疫情时代,这样的医疗消费习惯继续被延续。
健康生活的理念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地接受,尤其是中高端人群。在众多健康管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中,健身与运动指导相关的产品与服务的使用率最高,有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使用过此类解决方案;这一方面得益于以“城市马拉松”等一系列全民健身理念的推广,另一方面则得利于企业推出的增加客户粘性的爆款线上运动产品。其次,消费者对于健康数据(步数、体重等)追踪类产品的接受度也相对较高,其中,中高端消费者的使用率高于大众消费者;这一方面是与消费水平有关系,另一方面中高端人群对于健康的关注度更高。再次,饮食管理相关数字化产品的使用率在大众消费群中不高,因为饮食管理方面的数字化产品在使用体验上逊色于前两类,使用感不好;但患有慢病的消费人群,对饮食管理相关数字化的产品就显著高于其他消费者。最后,企业推出的定制化健康管理方案(主要以家庭医生、在线咨询等服务为主),在消费者中使用率并不高。
对数字化家庭医生的主要诉求是健康咨询,基础诊断和报告解读等保健业务
既有的“家庭医生”服务,消费者使用的家庭医生服务主要是“健康及疾病问题咨询”、“常见病的诊断及开药”以及“体检报告解读及健康建议”。消费者希望家庭医生可以提供更广的服务范围,在覆盖疾病诊疗阶段之外更多地覆盖健康管理及疾病预防阶段与康复阶段,比如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健康计划定制、紧急情况处理建议以及康复或慢病定期随访等。其中,对于紧急情况处理建议,新中产消费者和高净值人群相对于大众消费者更加偏好这一服务。由此可见,消费者对于家庭医生服务的需求,是覆盖端到端医疗健康全旅程的整合型家庭健康服务。
小程序无法查看下载PDF文件,请移步学而知识库网站或手机版
学而知识库(www.xu2e.com)
如果无法下载,请联系客服免费索取报告

本站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学而知识库 »
德勤:2020年数字化健康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