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产业研究院:后疫情时代,那些迎来爆发机会的产业
“后疫情时代”即新冠疫情后期,经济、文化、教育、人们的消费习惯等受新冠疫情影响而产生巨大变迁的时代,是新冠疫情发生 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而进入的新历史发展时期。其特征主要体现在疫情的时起时伏、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全 新的国际形势以及产业发展的变迁。
经济运行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逐渐趋于正常: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增速回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下滑。进入3月份,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 力度逐步加大,经济运行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逐步趋于正常。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GDP为72278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19年 同期增长0.7%,上半年为下降1.6%,累计增速年内首次实现由负转正。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123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 274267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400397亿元,增长0.4%。三次产业累计增速均实现了正增长。
长期来看我国经济仍将稳定向好运行:从长期看,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消费市场形成了短期冲击,但我国消费市场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改变,结构优化转型升级 的良好态势仍将持续,我国经济仍将稳定向好运行。目前,我国消费市场活力正在恢复,居民消费需求正在逐步释放,新动能推动市场 转型升级的作用正在加大。
2020年5月22日,全国两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公布了我国2020年的经济发展目 标。由于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此次会议并未设定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但据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我国GDP增速预计在1.9%左右,总体来说,IMF对中国2020年经济发展持较为乐观态度。
互联网不断普及,网购持续活跃:疫情期间,出于抗疫需要,人们过着“非必要,不出门”的生活,在此期间,互联网满足了大多数人的沟通、娱乐以及消费需求, 使得人民群众对于互联网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398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实现67.0%,较2019年同 期增长5.8个百分点。网络购物用户也不断增长,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达到74939万人,网络购物使用率高达79.7%。
疫情推动了互联网的普及,催生了线上消费的活跃,在后疫情时代,虽然人们的出行有所增加,但互联网和网络购物的便利依然使 得互联网用户大量留存,互联网普及程度不断增加,网络购物也持续活跃。
无接触经济大行其道:疫情期间,为防控疫情需要,人们尽可能地需要避免在各个场所的聚集,尤其是企业、学校、医院等场所,于是,远程办公、线上 教育、在线医疗等无接触经济应运而生,人们纷纷通过“人——物——人”、“人——网络——人”等物理和实体空间相对隔离方式开 展经济生活。
疫情防控期间,“无接触经济”从配送新鲜菜品到对隔离患者身体情况的实时跟进再到提供网课服务等,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的极大 的便捷,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无接触经济”的高效。由于其高效便捷的特点,在后疫情时代,“无接触经济”仍然大行其道,一大批 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我国的社会经济方式也迎来了迎来了向“无接触经济”为主的形态升级的产业转变和经 济转型。
数字经济成发展新引擎:近年来,数字经济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2020年11月23日,《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在2020“世界互联 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上发布,据其披露,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36.2%),中国数 字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位于世界前列。
新冠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保障了人们正常的生活,数字化进程也得以加速,电商网购、数字文娱等迅速崛起, 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新业态也不断涌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后疫情时代,我国将加快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为智能化社会服务 应用赋能。传统产业也将加快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发展的新引擎。
后疫情时代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新冠疫情的出现对各行各业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不单单是宏观经济遭受了冲击,社会、文化环境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 疫情时代,全新的发展环境对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部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在新环境的滋养下迎来了爆发的机会。
小程序无法查看下载PDF文件,请移步学而知识库网站或手机版
如果无法下载,请联系客服索取报告